子宮、輸卵管和陰道上部在胚胎學上源自苗勒氏管(或副中腎)導管。這些導管發育的任何障礙都會導致子宮、子宮頸、陰道和輸卵管的先天性異常。在一般人群中,子宮異常的患病率估計約為5.5%(3.5%–8.5%)。這些先天性異常的存在與不孕癥、反復流產(孕早期或孕中期)以及營養不良有關產科結果等密切相關。
2013年,ESHRE(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和ESGE(歐洲婦科內鏡學會)共識提出了關于子宮發育異常新的分類系統,旨在克服先前分類的局限性,主要為臨床使用而設計。子宮解剖仍然是這個新系統的基礎,胚胎起源則被用作第二基本特征,將主要類別劃定為U0-正常,U1-畸形(包括T形和幼稚子宮),U2-隔膜型(分為部分或完全隔膜),U3-雙體(分為部分雙體,完全雙體或雙體隔膜),U4-半子宮和U5-再生障礙。這個新的分類系統提供了對幾乎所有公認的苗勒異常的全面描述和分類。本系統評價旨在根據 2013年 ESHRE-ESGE 分類評估先天性子宮異常女性發生各種產科并發癥的風險以及每個主要子宮異常類別的風險。
研究方法
調查具有任何類型的已知先天性子宮異常的婦女的產科結果的研究符合納入條件。我們納入了比較研究和非比較研究。有子宮內膜成形術或中隔切除術史的女性被排除在外。小病例系列(少于10名患者)、病例報告、會議記錄和動物研究也被排除在外。通過搜索電子數據庫 MEDLINE(1945年至今)、Scopus(1941至今)和 ClinicalTrials.gov(2000年至今)確定研究。還篩選了所有納入文章的參考列表以及該領域以前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以尋找潛在的其他文章,最后一次搜索是在2021年1月23日進行的。沒有應用日期限制。搜索詞包括早產、胎膜早破、胎兒畸形、宮內胎兒生長受限、妊娠高血壓疾?。ㄈ焉锔哐獕?、先兆子癇)、胎盤早剝、胎盤異常粘連(胎盤植入綜合征、前置胎盤)和剖宮產。對于先天性子宮異常,搜索詞包括子宮異常、子宮畸形、苗勒管畸形、苗勒管畸形、縱隔子宮、雙體子宮、半子宮、單子宮、角狀、雙角狀和弓狀子宮。
2013年 ESHRE-ESGE 分類用于對三個主要類別(U2[縱隔]、U3[雙體]、U4[半子宮]及其子類的子宮異常進行分類。排除了U1(變形障礙)和U5(再生障礙)類。
研究結果
經過逐層篩選后,本系統評價最終納入47項研究(圖1)。
總的來說,先天性子宮異常與產科并發癥的風險增加有關(表1)。與子宮正常者相比,先天性子宮異常與早產風險增加相關(OR 3.89,95% CI 3.11-4.88)(圖2);胎兒先天畸形(OR 11.11,95% CI 5.74–21.49)(圖 3)、胎膜早破(OR 2.48,95% CI 1.38–4.48)、胎兒生長受限(OR 3.75,95% CI 1.88–7.46)、胎盤早剝(OR 5.21,95% CI 3.34–8.13)、宮頸機能不全(OR 15.13,95% CI 11.74–19.50)、前置胎盤(OR 4.00,95% CI 1.87–8.56)、胎盤滯留(OR 1.71,95% CI 1.16–2.52)、和剖宮產(OR 4.52,95% CI 2.19–9.31)率均增加(圖4)。
此外,同子宮發育正常的女性相比,存在苗勒管發育異常孕婦分娩小于胎齡新生兒(OR 1.65, 95% CI 1.36–2.01) 和低出生體重新生兒(小于2,500g) (OR 3.23,95% CI 1.63–2.39)的風險增加。與子宮正常的婦女相比,苗勒管畸形婦女的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低353.72g(95% CI 255.85–451.59)。苗勒管異常與先兆子癇之間沒有關聯(OR 1.51,95% CI 0.98–2.32)。根據 ESHRE-ESGE 分類,子宮異常的三個主要類別也與早產、胎兒先天畸形、剖宮產和胎盤早剝的發生獨立相關。此外,縱隔子宮(U2級)和雙子宮體(U3級)與胎兒生長受限有關,雙體子宮也與胎膜早破有關(表2)。
表3為患有先天性子宮異常的女性中每種產科并發癥的發生率,包括單獨和合并因素。
討論
患有先天性子宮異常的女性有發生早產、胎兒先天畸形、胎膜早破、胎兒生長受限、胎盤早剝、宮頸機能不全、前置胎盤、胎盤潴留和剖宮產的風險??v隔子宮(U2級)、雙體子宮(U3級)和單角子宮(U4級)也與早產、胎兒先天畸形、剖宮產和胎盤早剝的風險增加獨立相關。我們發現雙體子宮(U3)的剖宮產率特別高,其次是縱隔(U2)和單角子宮(U4)。這可能是由于異常的子宮形狀和分娩時間延長、分娩不良、胎兒生長受限、胎盤早剝或其他產科并發癥導致的子宮收縮力不足所致。此外,苗勒管畸形偶爾與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異?;蚋亻T直腸畸形有關,例如泄殖腔或膀胱外翻,由于重建陰道的創傷風險高,因此無法進行陰道分娩。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雙體子宮(U3級)似乎具有最大的早產風險??v隔子宮(U2類)發生胎兒先天畸形的風險最大,其次是半子宮(U4類)和雙體子宮(U3類)。
苗勒管異常與胎盤早剝的風險更大有關,縱隔子宮(U2 級)在主要類別之間的風險最大,且分娩后胎盤滯留的風險也增加。我們根據 2013年 ESHRE-ESGE 分類將苗勒管畸形的每種產科并發癥的風險(OR)和頻率估計為一個單獨的組,以及每種主要子宮異常類別的風險(OR)和頻率。這些發現應該有助于臨床醫生向有苗勒管異常的孕婦提供有關產科并發癥的預期頻率的咨詢。許多研究將苗勒管畸形患者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組,每種類型的子宮異常的信息有限或沒有。因此,這些研究僅包含在關于先天性子宮異常整體的薈萃分析中。我們認為這種通用分組會導致很大的異質性,因為每個研究組中子宮異常亞型的比例不同。對于其余的研究,我們提取了每種類型子宮異常的數據,根據2013年ESHRE-ESGE分類對它們進行分類,并估計每個主要子宮異常類的OR和合并比例。
綜上所述,患有先天性子宮異常的女性發生產科并發癥的風險增加。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這些風險并相應地告知孕婦。
文獻來源:
Panagiotopoulos Michail, Tseke Paraskevi,Michala Lina.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in Women With Congenital Uterine Anomalies According to the 2013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Gynaecological Endoscopy Classifi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39(1):138-148, January 2022.